昨晚,海天味业(下称海天)发布澄清公告,这是针对近期“海天酱油添加剂事件”的第三篇声明。
借助这三篇声明,太素对本次事件进行了完整梳理。
本次事件肇始于辛吉飞的短视频“合成勾兑酱油”。一些效仿的博主将“酱油致癌”、“吃酱油掉头发”等标签扣在海天产品上。
9月30日,海天发布了第一篇声明作为回应。太素认为,这篇声明存在两个问题:
①近期食品安全的热度很高,舆论正需要一个宣泄途径。海天的声明,无疑是在舆论大潮中主动站出来,难免成为舆论的焦点。
②律师函确实帮海天处理了相当多负面内容,这或许是身正不怕影子斜的镇定,但海天可能忘记这是在处理舆情,也忽视了律师函隐含的傲慢意味。
主动承接公众情绪和焦虑,又没有很好地引导舆论,降低热度。海天的第一份声明,反让海天进一步陷入舆论漩涡。
之后,有网友晒出在国外买的无添加剂款海天酱油,之后对海天添加剂使用“双标”的讨论愈演愈烈。作为中国品牌,却“双标”坑中国人,是说不过去的,于是就有了10月4号的第二篇声明。
此篇声明,海天依旧选择强硬姿态,强调海天产品符合国家标准。这一表述本身没有问题,问题在于这个标准是海天参与制定的。既当裁判员,又下场参赛,很难让人信服。
企业不进行过多发声,由第三方进行发声是比较理想的公关状态。但无论是针对国家标准的发言,还是后续海天主导的各协会相继发声,其实都是企业自身传播的范畴,并不是好的公关状态。
同时,海天把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上升为“对中国食品行业的攻击”,认为海天有“责任”站出来,“正本清源,以正视听”。如果说前篇声明,海天已站在部分自媒体对立面上;第二篇声明,海天则让自己置身食品安全的舆论对立面上。
10月9日晚,海天发布了澄清公告。相较动辄千字的前两篇声明,不到三百字的澄清公告简明扼要地对争议问题进行了解释。同时,声明措辞也一改此前的对抗性风格,由“严正声明”到“感谢关注与信任”,海天公关思路的转变可见一斑。
舆情爆发之初,海天的公关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,也没有进行合适的公关活动以引导舆论、消弭影响。问题发酵后的两份声明,追责多过澄清,堪称火上浇油。
近几日,海天的公关水准有明显改善。澄清事实、引导舆论、缓和事态、降低热度,企业公关能做的,海天其实都做了。澄清公告发布后,也有相当多的媒体正面跟进,随着节后一些新热点的出现,“海天酱油添加剂事件”或许能得到圆满解决。
针对此次事件,太素总结了公关活动的四个要点
一、公关活动首先要解决根本问题
价格和安全,是产品相关话题永远的母题。太阳底下无新事,纵然前人已踩过那么多坑,掉坑的后来者还是络绎不绝。
针对价格和安全这样的根本性问题,出现公关危机后,有能力排雷填坑的企业终是少数,绝大多数企业想全身而退都是妄想,追求的无非是尽量消弭影响。
公关活动,首要先处理价格和安全这类根本问题,对这些问题有妥善的处理后,再谈其他。本次事件,海天确实抓住了食品安全这个根本问题,只是事件初期并没有选对方法,才导致了后续一发不可收拾。
二、消费者永远不会站在企业的角度
在公关活动中,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消费者站在企业立场进行思考和判断。本次事件中,绝大多数消费者认为只要含添加剂就有问题,更何况苯甲酸钠这样的一级致癌物。
当下的舆论环境,企业舆情集中爆发的概率不断上升。这是企业无法抵抗和扭转的大势。在公关层面上,只能通过更多的准备,增强企业耐受,力求在出现突发舆情的时候有充分的应变能力。
三、冲击性的负面话题最具传播力
这些日子,有相当多媒体,选择找专家对添加剂和食品安全的关系进行解读。如果这是在海天的公关活动下达成的,无疑是优秀的决策。
这说如果,因为即便没有公关插手,媒体的专业素养也能分辨添加剂和食品安全的关联,也说不出“用了添加剂就有问题”这类除了制造恐慌、客观性和真实性一样不占的提法。
而在自媒体上,负面话题则要多很多。拿钱想写好或许是有挑战性的事情;但无论拿没拿钱,想写负面都不是什么难事,冲击性的负面话题有着极大的传播效率加持。
四、公关活动不能解决战略问题
虽然近日海天的公关有明显改善,但并不意味着网友就会立刻停止讨论,也不代表各路媒体就会立刻停止报道,更不是说会各大平台的热度会立刻降下来。
只要使用添加剂这个战略不变,海天就还会有可能因添加剂触发舆情。公关不能解决战略问题。决策导致的品牌障碍,不能寄希望于只依靠公关就能解决。